回帖43
主题4
精华0
积分51
金钱0
贡献0
阅读权限10
注册时间2022-2-18
最后登录2023-9-13
在线时间74 小时

列兵

|
巨兽
拿骚和德意志两级战舰几乎是同时开始设计与建造。分别作为维切尔巴赫级战列舰与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的后继舰船。两级巨舰均采用了德国改版的苏系十二寸火炮,却采用了不同的炮塔结构。火炮是德标56倍镜的305mm火炮,在提高初速增强威力的同时,采用了较原来略有改进的横断螺纹台柱作为闭锁结构,同时参考了二战中美国设计的十二寸MK12火炮的供弹机构与防御体系以期提高射速。吸取了原时空一战中德国的经验教训,炮塔的后部用储弹隔仓代替钢板负重强化了双层防火门结构与使用规范来减少弹药瞬爆的危险。不同的是,拿骚使用的是安装了延时器的三联装炮塔,通过牺牲射速与精度追求节约重量提升火力,为此它的射速只有2.5发/分,且有较明显的散步缺陷,若不是之后可以利用三联装炮塔较大的炮圈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在现在这个技术不成熟的时候强行使用三联装炮塔。与拿骚的全面创新相比,基本就是放大版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的德意志级战列巡洋舰采用的就是更为传统的双联装炮塔,虽然让武器重量的利用率下降了三分之一,但精度与射速对于这样的高速舰艇显然更加重要。双联装炮塔中充足的空间赋予火炮3发/分的惊人射速,这在关键时候可以弥补火炮数量的不足。
在防护方面,拿骚级战列舰采用了与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类似的布局,同时把侧面倾斜装甲厚度提升至320mm并以220至120延伸,主水平装甲板也提升至足足95mm的恐怖厚度,倒是穹甲基本未变。拿骚级的主炮首次采用了中轴布置方式,四座三联装炮塔分别以两组背负式的方式安排在舰首尾。侧面的四对双联装副炮伪炮塔结构提供了辅助的火力,同样的副炮结构已经在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上投入实用。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上的动力与观瞄系统本就已经是原时空的一战巅峰,所以拿骚级与德意志级上都是放大尺寸,直接照搬。区别较大的主要是在水下部分上,在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上已经取消的水下鱼雷发射管自然没理由保存在拿骚级上,取而代之的是最早的S-V球鼻艏,同时战列舰巨大的吨位也让原来采用的三层TDS系统增加了一层由空腔填胶薄钢管与有隔筛的黏性重油组成的泄压层。按照预期,这样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可以让它跑出24节以上的速度。与武器和上层建筑上的守旧相比,德意志级的防御就要多不少新的创意。为了德皇提出的在保证航速与武器的同时让它有足够上战列线的防御这个理想化要求,与提尔皮茨那已经被拿骚级高达2.5万吨的巨大体型所带来的昂贵预算整天幽怨的表情,穿越者们必须考虑到在战列巡洋舰的每吨位造价本身就远高于战列舰的情况下,要在2.5万吨的吨位下实现防御要求。最早提出的方案是墨索里尼的穹甲战巡方案,也就是模仿贝内德托·布林设计的意大利级铁甲舰上的防御模式,也就是用六寸不到的水线装甲阻挡破片与高爆弹,同时用三寸以上的平穹甲保护位于水线以下的核心区。在这样的设计中,水线装甲与穹甲弹道重叠可以起到剥被帽减少穿深的作用,理论上防御伊丽莎白的15寸火炮都有很大可能性成功。戈林也提议可以通过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图纸修改贝内德托·布林的设计,让它更符合现代战争远程炮战的情况。作为最早的火炮对角布置的战舰,意大利级铁甲舰的设计对于德意志级战列巡洋舰绝对适配,但这个方案却很快被否决。因为原以为采用对角布置的方式安装的炮塔天然限制了前后炮塔之间留给动力舱的的最短长度,让抬高动力舱上缘以缩短核心区这种方式作用有限,而过长的核心区必然会造成重点防御减重效果下降。在首先排除装甲盒设计的情况下才尝试穹甲战巡的复古方案。可是,通过模型对比可以发现,意大利级铁甲舰的动力舱确实很长,但这个差点贯彻全舰的核心区源于相对低效的纯煤火管锅炉和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与其中央装甲堡中的两座双联装短管450mm重炮没有什么关系。采用了升级版海因里希亲王级大型巡洋舰动力系统的德意志级战巡压根不会出现占那么大体积的动力组件,十二寸火炮也还没到影响全舰长度的地步。事实证明,相较于全中轴布置,对角布置的炮塔确实可以减少核心区长度,网传的对角布置省重量确实很有道理。否决穹甲战巡方案的另一个要素就是一战的特点,虽然在一战中已经突出了火控提升下战斗距离越来越远,命中率越来越低的特点,但近百艘巨舰群殴的环境里进水过多的情况反而比核心区被贯穿的概率要大,英国几艘被点爆竹的战巡主要是防火门结构的缺陷与士兵不规范操作的结果。整个日德兰海战,英德双方的炮弹貌似几乎没有击穿过200mm以上的装甲。同时战巡的本职工作毕竟是打小船,这些船只打不穿厚实的整片200mm装甲,但对付不足六寸左右水线装甲还是绰绰有余,而平置的穹甲失去了最基本的挡水功能,反而降低了战巡的生存率与出勤率。综上的理由改变了众人的选择,德意志级战巡最后采用的是有前后过度装甲的装甲盒结构。顶部是整片厚轧钢甲板加上单层120mm水平水平装甲,直接从侧面连接上复合水线装甲。这套从原时空意大利搬运过来的装甲由40mm的外飘船体,发泡混凝土与220mm的主装甲组合而成,防御效果应该好于胡德上的倾斜十二度的十二寸装甲。出于对剥被帽主装甲的放心,该船只在轴承段铺设有平甲,其他部分彻底放弃了穹甲,这样节省了空间,抬高动力舱后缩短了舰体。让这艘船可以在两万三千吨左右达到要求。
(其中海因里希也是架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