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史东 于 2016-1-12 22:07 编辑
二、停战以来的海军活动 (一)舰队的部署 停战协定的签署,虽然把海军从应对德国舰队的主要使命中释放出来,但也遗留了若干悬而未决的次要战场,并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开辟了新的战场。
北海 海军奉命协助强制执行停战协议的实质性条款。停战生效后,大舰队负责接收德国舰队,并将她们护送至斯卡帕湾拘禁;哈里奇分舰队负责接收投降的德国潜艇。舰队一部分主力持续监视在斯卡帕湾拘禁中的德国舰队,直到1919年6月21日德舰自行凿沉为止。 1918年12月3日,协约国海军停战委员会搭乘“赫拉克勒斯”号(Hercules),在1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护送下前往德国水域,上述军舰于12月20日返回。此后,1艘(有时是2艘)轻巡洋舰会带着与停战条款相关的任务访问德国各个港口。4艘驱逐舰负责运送补给、文件等。国王陛下的舰队也负责协助强制执行各项停战条款,如收缴物资和商船。截至11月22日投降的德国商船总数为346艘。
波罗的海 停战后,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再次对水面舰艇开放,一支海军分舰队前往波罗的海,主要目的是保证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武器弹药供应。这支分舰队最初由5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2艘辅助船组成。指挥官得到指示,国王陛下政府的政策是防止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省份被外部势力摧毁。他将率领部队阻止布尔什维克军队进攻这些地区。 英国分舰队在芬兰湾、里加湾和拉脱维亚外海一直活动到1919年1月初,直到因为结冰原因被迫撤退到哥本哈根。随舰带走了Libau和里加的一些难民。 在此期间,布尔什维克向库尔兰步步进逼,英国军舰撤出后,里加落入红军之手。 1月份,分舰队兵力有所削弱,但还能定期前往Libau。 4月初,芬兰湾的海冰条件已允许恢复航行,布尔什维克军舰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造成威胁,使得英国军舰有必要部署到Reval。加上德军并未从这一地区撤出,导致形势进一步复杂化,英国海军力量必须持续增强。 国王陛下舰队对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政府推行援助政策,主要方式是在受到威胁的港口(特别是协约国驻当地代表要求支援的情况下)显示存在,并控制波罗的海的航运和供给。 1919年5月31日,敌对状态进入公开化。1艘布尔什维克战列舰(译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和4艘小型舰艇在轰炸机群的伴随下开出喀琅施塔得。布尔什维克军舰首先向我方开火,我行予以还击。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布尔什维克舰队拥有多艘战列舰,有必要将战火引向其老巢,以免我方受到强势敌人的突袭。 6月17日在芬兰湾,1艘海岸摩托艇独自击沉1艘布尔什维克巡洋舰(译注:“奥列格”号)。8月18日发生了一次同样大胆和英勇的进攻,一小队海岸摩托艇攻击了喀琅施塔得的内港。她们穿过港口堡垒的铁链后,发射鱼雷击中了几艘船只。这次进攻得到了皇家空军下属单位的有力配合。 协约国军舰不定期地与英军进行联系。 整个秋季,波罗的海的政治和军事局势始终扑朔迷离。在爱沙尼亚部队配合下,Yudenitch将军指挥的俄国西北集团军试图占领彼得格勒,似乎有成功的希望,结果却是一路败退。随后,国王陛下的舰队奉命撤离波罗的海东部,避开正在形成的冰封。
停战时,下列英国军舰部署在俄国北部水域: 在阿尔汉格尔,2艘浅水重炮舰,4艘炮艇,若干破冰船; 在摩尔曼斯克,战列舰“光荣”号(Glory,前无畏舰); 在Pechanga,俄国巡洋舰“阿斯科德”号(Askold,由英国舰员操纵),20艘小艇。 1919年3月从“阿斯科德”号撤离人员并交还该舰。在岸上作战的25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于1919年6月回国。 1919年初,我们决定增强在阿尔汉格尔的海军远征力量,以便在冰封解除后尽早在Dwina河上展开作战行动。 指定用于这一目的的舰船包括:1艘轻巡洋舰,6艘浅水重炮舰,2艘炮艇,4艘扫雷艇,1艘护航炮艇,1艘航空母舰,1艘修理舰,大批辅助船和小艇。 这些舰船5月初集结于摩尔曼斯克,在海冰条件允许后前往阿尔汉格尔。到6月5日白海已经可以通航。 因为Dwina河已在5月初解冻,整个冬天被困在阿尔汉格尔的内河舰船得以在白海通航之前开始行动。到5月15日,2艘炮艇到达Vaga河,另外2艘浅水重炮舰和2艘炮艇在Dwina河上的Kurgomen支援陆军作战。 到6月中旬,来自国内的增援力量到达阿尔汉格尔。整个夏天,内河部队都在Dwina河上支援陆军作战。 7月21日有消息传来,与英军在Onega协同作战的俄军发生哗变,为此从国内派出一支由850名皇家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部队前往摩尔曼斯克,在当地军事当局指挥下行动;装有15英寸炮的浅水重炮舰“暗界”号(Erebus)同时派往白海。 由于局势逆转,我们决定一旦必要的运输船到位,就立即启动在入冬前制订的撤离俄国北部计划。为此,先要给布尔什维克一次沉重打击,以便北部俄军能在我军撤离后接管防区。 8月的第二周,内河部队逆流而上,协助攻克了Chidinova和Borok。撤退途中大量布设水雷,有效遏制了敌方行动。 整个内河作战中,皇家空军的水上飞机在报告敌军方位、炮火校射、轰炸敌军阵地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至9月27日,英国和协约国军队从阿尔汉格尔顺利撤退。海军仅有的损失是2艘浅水重炮舰,因河流水位太浅无法顺流而下,在拆解并移除全部有价值部件后自行摧毁。 除去一些运输船以及扫雷行动中损坏的2艘扫雷艇外,此次远征没有其他舰船损失。 从阿尔汉格尔撤出的军舰和其他船只开往摩尔曼斯克,集结后最终返回联合王国。摩尔曼斯克的撤退于10月12日完成。
黑海 停战后,协约国舰队到达君士坦丁堡。英国海军部队参与强制土耳其履行停战条款,协助邓尼金将军及其志愿军与布尔什维克作战。 当布尔什维克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并将志愿军逐出克里米亚大部分地区后,是英国军舰的支援阻止了布尔什维克向刻赤半岛进军,并最终帮助志愿军重新占据整个克里米亚。在亚佐夫海和其他地方的志愿军也得到了我军炮火的支援。 志愿军收复尼古拉耶夫后,又在我国军舰支援下实施登陆作战,由此收复了敖德萨。事实上,是英国海军的协同作战使得从整个黑海或黑海北部赶走布尔什维克成为可能。
里海 停战之前我们就认识到,为了保卫我国在印度的利益,就必须控制里海,为此准备了由英国海军人员操纵的军舰。停战后,我们又积极完善这一政策。不允许布尔什维克使用海域;占领巴库,产出的石油供给俄国志愿军使用;保护高加索地区英军的右翼。 在邓尼金将军向阿斯特拉罕进军期间,我们的军舰在里海北部行动。与布尔什维克进行了一些战斗,其高峰是1919年5月21日的一场非常勇猛的进攻,目标是以亚历山大罗夫斯克要塞为基地的布尔什维克舰队。多艘敌舰被击沉,其余逃往阿斯特拉罕。此后布尔什维克士气低落,再也不敢在白海战斗,大大有助于邓尼金将军守卫战略枢纽察里津(译注:即后来的斯大林格勒)。这些军舰现已移交给俄国志愿军,英国海军人员已撤回。 英国海军在里海和黑海的存在,产生的一项偶然却又重要的成果是取消了过去五年对英国企业的贸易限制。
西伯利亚 在海参崴保持有1艘英国军舰,与英国军事使团合作支持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在一列装甲列车上安装海军炮,用于乌法前线并取得明显成功。这些炮最终移交给俄军,安装在卡马河的驳船和汽船上,英国海军人员已撤回。
一般海外服役 在停战后这段颇不平静的时期,除在俄国水域不得不采取积极作战行动外,海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秩序做出了杰出贡献。 亚得里亚海。英国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与协约国合作,控制了奥地利港口和达尔马提亚海岸局势。 多瑙河。在多瑙河上部署炮艇和摩托快艇,以强制履行停战条款。 爱琴海。除了保持从马耳他到黑海地区英军的联系畅通外,海军还参与了协约国军队在士麦那(土耳其港口)的登陆行动。 埃及。在埃及动乱期间,海军通过无线电保持对外通讯联系,广泛地协助控制局势。 红海。海军与当地驻军在荷台达(也门港口)和索马里海岸开展联合行动。英国军舰一直部署到8月底,以控制红海航运。 中国。恢复了长江和西江上的内河巡逻,总司令已在长江上作了一次巡航,许多港口从开战以来没有出现过英国旗,此次得以重现,西江支流上的一些港口此前从未见到过英国海军旗。 其他站。截至目前已在所有站的主要港口“展示旗帜”,并在必要情况下维护秩序和保护英国臣民。 “声望”号(Renown)。8月5日“声望”号护送海军上校威尔士亲王殿下(译注:即后来的爱德华八世)离开朴茨茅斯前往加拿大,在圣约翰受到2艘轻巡洋舰迎接,后者随后返回英格兰。访问西印度群岛和里约热内卢(后者为回访)后,“声望”号开往纽约,接上亲王殿下,在1艘轻巡洋舰护航下经由哈利法克斯,于11月22日回到英格兰。
本土水域 协助执法。鉴于爱尔兰局势,有必要在爱尔兰水域持续部署6艘驱逐舰、3艘护航炮舰和16艘摩托快艇。以上数量不时会有增加。 停战后在大不列颠发生的工业骚动(译注:罢工的委婉说法)期间,海军奉命帮助政府维持关键的公共服务。 1919年7—8月的煤矿罢工期间,1,500名官兵在西约克郡煤田从事抽水工作。 8月,“刚勇”号(Valiant)和2艘驱逐舰驻扎在利物浦,以备警察罢工期间的需要。 9—10月的铁路罢工期间,派出舰船沿着海岸运送食物(特别是酵母)和军队;其他舰船也处于待命状态,准备分流海上运输和保持无线电通讯。派员登陆,保护容易受损的地点,并负责运作海岸线上的各类港口闸门和发电厂。 水雷巡逻。在多个地点(主要是东海岸)部署驱逐舰,处理随波漂流的水雷危险。 跨洋飞行。在大西洋部署2艘战列巡洋舰,协助硬式飞艇H.34完成了往返美英两国的飞行。 演习、巡航、典礼。由于舰队忙于应付其他事务,几乎没有机会组织演习或巡航。 1919年4月,大西洋舰队派出几个中队访问了法国港口,官兵们在巴黎受到法国政府招待,在场的还有几天前降下将旗的海军元帅戴维•贝蒂爵士。 代表海军的分遣队参加了在巴黎(7月14日)和伦敦(7月19日)举行的胜利大游行。大西洋舰队一部本周到访泰晤士河,并组织国会议员们登舰参观。 大西洋舰队的夏季巡航于9月2日开始,分头拜访了遍及英国海岸的许多港口。随后开展演习。
扫雷 敌对状态结束后,各协约国海军面临的最主要任务之一是清扫水雷。本次战争对于水雷的应用范围是史无前例的。 需要清扫的水域根据各协约国的资源多少进行分配,英国负责不列颠群岛海岸、东经4度以东的北海、以及地中海等地的多个区域。 读者可以通过以下事实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概况:战争期间,德国人在我国海岸附近布下至少1,360个雷区(群),共计约11,000个水雷,其中约90%由潜艇布设;由英国负责清扫的国外水域有大约60个雷区(群),共计约1,200个水雷,其中约60%由潜艇布设;还要扫除英国自己布下的水雷,在本土水域大约65,000个,地中海大约8,000个。 扫雷部队的组织安排已于停战前详细制定,自1918年12月1日起生效。本土水域分成若干区域,扫雷负责人直接从海军部领受行动命令;任命的国外水域扫雷负责人在海军站总司令指挥下行事。在挪威Lervikstord以及泽布吕赫、Ymuiden建立了其他基地。 我们不能把目前掌握的战争时期布下的水雷数量视同需要扫除的数量,因此决定在所有布过水雷的区域清扫两次,必要的地方扫三次,并向所有扫雷负责人强调这项工作必须在1919年11月底前完成。最初开始行动时所有地区雇佣了大约1,000艘船。到1919年4月1日降至421艘,7月1日降至285艘,10月17日降至不足100艘。 雇佣的船只最初由战争期间参加过扫雷和巡逻任务的官兵操纵。为了让其中急于回家的人能够按期复员,很快改由志愿者报名参加,为期3个月,因为涉及风险还将支付额外工资。 以上只是权宜之计,直到1919年4月1日成立了一支明确的扫雷部队。部队成立典礼上,大批志愿者前来报名,很快达到了600名军官和15,000名士兵的批准规模。 虽然人事安排的变化带来各种调整和麻烦,军官们还是非常成功地克服困难,扫雷工作已经按照计划进度完成。部队纪律良好,士气高昂。 扫雷行动的首要原则是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以免人员伤亡。官兵不得不频繁冒险,以北方水雷障碍区为例,浅水区的水雷距离海面只有6英尺,水位稍有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扫雷方式,严格限制潮汐条件,尽可能多地使用飞机协助,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船只,将整体风险降至最小。各种安全措施富有成效,整个行动的死亡率仅为0.6%。 由大不列颠负责的扫雷行动现已完成,这些水域已经开放航运,我们很有信心地保证没有系泊的水雷。但在其他国家负责的雷区清扫完毕之前,漂浮的水雷还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对船舶航行造成相对较小但不可避免的危险。 除扫雷以外,大片海域(特别是渔场)的底部也完成了清扫。 这种形式的清扫目前仍在进行中,如有可能的话,将在11月30日以后交由战后扫雷支队(由海军常备人员组成)继续下去。
比利时海岸重建 在海军部指导下,在比利时海岸开展各类打捞和重建工程,费用由比利时政府支付。 包括:疏浚奥斯坦德港,修理大型码头,重建闸门;在Nouvel Avant-Port上架起一座半永久的固定桥,代替被德国人毁掉的水平旋转桥,提供15座港口用的龙门吊,重建各个码头的铁路系统,以及其他工程。在泽布吕赫,重建了泽布吕赫—布吕赫运河入口闸门上的水平旋转桥,封闭闸门入口的沉箱和闸门的其他部分已修理,通往防波堤的高架桥上的缺口已填补,10座港口用的龙门吊已竖立在防波堤上。目前上述工作已全部完成。 奥斯坦德的疏浚工程于1919年1月底开工,日夜不息。同时打捞被德国人击沉在港内的“报复”号(Vindictive,英国阻塞船)及小型舰艇残骸。至6月15日,打捞和疏浚进展良好,跨越(英吉利)海峡的船运得以恢复,不再因潮汐影响而延误。 在泽布吕赫,沉没在防波堤末端的“布鲁塞尔”号(S.S. Brussels,英国阻塞船)以及各类较小舰船已浮起,德国人投入港中的吊车、铁路车皮和其他设备已经捞起。
(二)回归和平环境 舰队在这一时期承担许多工作,影响了迅速复员及早日回归到和平年代规模。
本土的舰队 1918年11月11日至1919年6月和约签署之日,有必要保持本土水域的舰队处于满编状态,这是出于作战的需要,特别是波罗的海的舰船需要从本土抽调,为了促使德国人签下和约或许还需要采取积极举措。 早在1918年12月,本土水域的相当一部分舰船就奉命开往各自母港,舰员获得了特别许可的28天复员假期。这些舰船被要求做好海外部署的准备,或是降为“本土舰队”(Home Fleet)状态或预备队,因此到1919年3月末,停战时存在的许多中队已经消失了。 1919年4月7日,舰队进一步重组,海军元帅戴维•贝蒂爵士降下了将旗,大舰队不复存在,新的大西洋舰队成立。最初打算另外成立一支本土舰队,所辖舰船仅配备核心舰员,但出于经济考虑取消,指派给本土舰队的舰船已编入预备队。 裁减完成后,本土现役舰队与停战日大舰队的兵力对比情况将如下表所示:
除主要舰队外,停战时的辅助巡逻部队(Auxiliary Patrol)分为27个区域或单位,驻扎于海岸线上的各处基地。辅助巡逻部队于战后解散,27个单位目前已缩编为5个站:查塔姆、德文波特、朴茨茅斯、罗赛斯和昆士敦,各设一位总司令。另外一些基地暂时保留,处理复员和民船恢复原状事宜,两项工作不久即可完成。 大量驱逐舰和潜艇(之前已经列举的除外)曾经部署于12个地方单位,目前大多已经封存,只在查塔姆、朴茨茅斯、德文波特和福斯湾各留下一支小型防御支队,并在前述爱尔兰地区部署。停战前建立的半独立性质的三支猎潜部队也已撤销。 从各个国内单位退出的舰船,大部分已编入预备队或进入处分名单。小部分进入枪炮、鱼雷、无线电和航海学校用于训练和试验目的,其数量多于战前,以体现政策上的重视。出于同一目的,将在朴茨茅斯和波特兰继续开设潜艇战和反潜战训练设施。执行测量和护渔任务的舰船已经派出。
海外站 以往承担护航任务、抵御潜艇和袭击舰的大量武装商船巡洋舰、远洋护卫舰和更小的船只已经除役。 地中海。战争结束时,地中海站由一位总司令指挥,下属直布罗陀、马耳他、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埃及等5个小分队(sub-division),分别由一位少将或准将统带。这种按区域划分的做法正逐步转换到和平时期的组织架构,即:一位总司令,一位少将指挥战列舰中队,一位少将指挥轻巡洋舰中队,以及负责马耳他和直布罗陀基地的军官。指挥埃及和爱琴海小分队的军官暂且留任,以便完成复员工作,并为上述形势紧张地区可能突发的政治危机做好准备。 停战时部署在地中海的战列舰、轻巡洋舰和鱼雷艇均已回国,替换为更加先进舰船的工作即将完成。该站的大部分辅助船已归还给船东,其余将在复员进程和政治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快回国。海军舰船需为陆军、空军的军人复员和基地撤退提供帮助,因此影响了撤离速度。 美洲。停战时,美洲海岸的指挥权分属三个站: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南美东海岸、南美太平洋海岸。如今是一分为二,设北美和西印度群岛总司令、南美总司令两个职位。部署在当地以及非洲、中国、东印度群岛等站的老旧舰船已经撤回,更加先进的舰船将在人员配齐后出发替换。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站已交还当地英联邦政府管理。
军人复员 截至停战日的海军总人数(含商船预备队,不含皇家海军师)为415,162人,其中军官36,243人、士兵378,919人。战争结束时(译注:指和约签署日)还有约24,000名军官和235,500名士兵在役。 下表显示的是截至1919年11月中旬的复员进度(均为累积数): 本土水域的官兵复员工作实行一项标准化程序,所有舰船和岸上设施同时开展,避免使用分派中心。 由于仍需继续服役的舰船数量众多,起初不得不谨慎把握复员节奏,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在3月底前复员了超过7,000名军官和154,000名水兵。 超过2,000人的殖民地海军预备队,以及差不多同等数量回国参加海军的人员,其遣返工作已在较早时间完成。 停战时的皇家海军女子勤务队官兵总数为4,821人,现已全部解散。 除了战时动员官兵的复员外,还计划减少海军常备人员,至1919年底降到1914—1915年度水平以下。本应复员的士兵可以申请转为常备人员,只要他们所属的专业还有空缺,且转换的总人数不超出规定量。由此,今后不管是对入伍新兵还是归队老兵,都可以坚持一个比战争期间更高的品行和能力标准。后续裁员的数量取决于未来几年的舰队保有规模,这个问题将与1920—1921年度的物资供应事宜一并考虑。
工资发放 停战时最为迫切的工作之一是调整海军官兵的工资标准。在过去5年内海军工资只有略微增长,与当前的货币价值和民间收入水平明显脱节。 我们指定几个委员会就新的工资标准提出详细建议并提交报告。从1919年2月1日起,先临时增发一些工资。 1919年3月,政府最终批准了新的工资标准。从停战日起,除了计算方式明显简化外,金额也有实质性增加。增长比例依军衔高低而不同,平均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官兵津贴、军官半薪和退休金、士兵长期服役养老金的标准也有所增加。
海军教育 战争期间不可能对官兵实行正常的训练课程,停战后需要做大量的弥补工作。 战争期间关闭的许多教育设施将尽早重开,并全力恢复专业课题的教学力量。除一系列课程外,每6个月在剑桥大学举办一期培训,对象是未能完成军校培训的初级军官。首期课程已于1919年1月开班。 皇家海军Keyham学院在战争期间负责训练经由特别渠道招收的学员,现已恢复以往职能——训练轮机军官。 有关格林尼治海军参谋学院的建立,参见下文“海军参谋部的组织架构”一节。
造舰计划调整 截至停战日仍在建造的舰船中,进度较快、取消已不经济的船将继续建造完工。 注:(a)包括133艘(译注:此处似有误)海军取消订单后作为民用船完工的。 (b)包括109艘上述情况。 (c)包括25艘上述情况。 (d)包括6艘作为测量船完工。
舰艇和物资处理 下表为停战日至1919年11月24日海军部出售的舰船数量,包括出售拆解的过时军舰:
除此以外,相当数量的物资用于合同的实物结算。 许多小艇以及全国范围内船厂、舰船、仓库产生的大件废品,已由处理委员会安排出售,收入还会增加。
工程计划调整 与造舰计划一样,岸上工程的建设计划也作了调整。 获得批准、但截至停战日尚未开工的29项工程(预计造价1,985,95l英镑)已取消。 正在建设的54项工程(预计造价2,444,401英镑)已停工,平均完成进度为45%。 11项工程(预计造价889,535英镑)将按照修订后的要求完工,比最初提交的规模平均缩水了35%。
海军部港外设施 海军的物质和人员削减,已经开始对相关民间设施的工作量产生影响,工作人员有相当比例的减少。 本土。1918年11月11日与1919年11月1日的雇佣人数对比如下: 位于Grangemouth的食品仓库和Westhoughton的海军火炮厂已经关闭。Invergordon的海军船坞、Harwich的鱼雷仓库、Immingham和Lyness的水雷仓库、亚历山大港的海军弹药厂正在关闭过程中。原先为建造水雷仓库而征用的Grangemouth商业房产已经退还。 关于船厂,需完成的修理和民船恢复原状工作量要求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几乎所有战时雇佣的人员。海军部已采取政策,把民营船厂正在建造、还需较多工作量、但进度太快来不及撤销的舰船转移至国营船厂来完成,以便民营船厂转为建造商船。 今年秋季,各国营船厂承担的海军工作量已明显减少,有必要开始将雇佣人数减至接近战前水平。为此我们制订了一个逐渐裁员方案,将本土的国营船厂视为一个整体,初定每周平均裁员800人。当时我们相信这样的裁员速度能让大部分人在劳动力紧缺的商船建造中心找到工作,但从11月份情况看,这个愿望未能完全实现。我们正在非常认真地研究整个问题,以尽可能缓解现有形势。(译注:涉及罢工问题,又是委婉表达) 我们已经设立一个以科尔文勋爵为主席的委员会,由政府、工人及相关各方的代表参加,研究能否将海军近一时期无需使用的建筑物和国营船厂修理设施转为商业用途,希望该委员会能向海军部提出确有帮助的建议。 国外。停战时大约有19,400人受雇在国外设施工作,至1919年10月还有3,500—4,000人,裁员仍在进行中。
海军部工作人员 1918年11月11日至1919年11月1日的海军部工作人员裁减情况如下表所示: 裁减过程将会稳步持续下去,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复员的需要,眼下海军部的工作大量增加。以下的例子就是工作人员承担的额外工作:
向海军官兵发放总额11,500,000英镑的赏钱; 鉴于此类临时事务,工作人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大规模裁员的速度。
开战时,我们就非常关注海军参谋部组织架构的进步,以及训练军官们从事海军参谋部工作的更有效方式。战争的经验不仅确认了上述两个课题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更加容易选择解决之道。 海军参谋部应当由8个部门组成,即:计划、作战、地方防卫、通信、情报、贸易、枪炮和鱼雷、训练和人事。 停战日的海军参谋部有军官336人,到1919年10月已减至170人,年底估计可以减至120人。当战争带来的一些急迫问题解决后,人数也许还能进一步精简,但是一个满足需要且组织良好的海军参谋部必定需要比战前的萌芽时期多得多的人员。 战争爆发的两年之前,战争学院开设了一门训练参谋军官的课程,1919年6月4日又在格林尼治成立了专门的海军参谋学院。课程为期一年,现有学员中有16人来自海军,2人为陆军,2人为空军。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非常有好处,不仅利于海军,也利于未来的军种间协同。 在参谋学院的初创阶段,课程应当是试验性的,也许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固定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实践效果,例如最初几届毕业生的后续参谋工作成绩。 战争学院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将致力于更资深军官的更高层次海军教育,在明年初重新开班。 此外,在剑桥大学的初级军官教学大纲中已经加入了一门入门性质的战争课程。希望这门课程今后能够持续下去,也期待那些有志于加入海军参谋部的军官从中“找到自我”,并尽快进入海军部的视野。
停战以来,海军部正密切关注新设计物品的试验性生产和供应问题,以及海军研究的政策方向。 海军部在战争的后半段时间任命了一名科学顾问,这一职位将定名为“科研总监”并永久设置下去。担任该职位的官员将与所有外部研究机构和科学实体保持尽可能紧密的接触,只要它们从事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或多或少涉及海军可能需要的事物。这样一来,海军部就可避免在他人已经取得进展的领域浪费精力和金钱另起炉灶。
应印度和各自治领政府的邀请,海军元帅杰利科子爵乘坐“新西兰”号(New Zealand)开展了一次访问,并就当地海上力量的重组和发展提出建议。在为整个帝国制定海军政策前,须先行征询各地政府的反馈意见并与其讨论。 同时,须询问各自治领政府是否有意留用海军部名册中的任何舰船,以及下列已经拨给当地的舰船: 潜艇支队 | 补给舰“鸭嘴兽”(Platypus)和潜艇Jl、J2、J3、J4、J5、J7 | | | | “坚定”(Stalwart)、“成功”(Success)、“剑客”(Swordsman)、“塔斯马尼亚”(Tasmania)、“纹身”(Tattoo), 目前均暂留英格兰作为预备舰。 | | “天竺葵”(Geranium)、“锦葵”(Mallow)、“春白菊”(Marguerite) |
1918年11月11日至1919年11月11日损失的舰艇(包括特定类型的辅助船) 类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ff Nash Point, Bristol Channe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