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Go229

【新架空活动】法兰西的快速舰队

[复制链接]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o229 的帖子

go兄,本舰炮塔的防护不比主教薄很多,400mm正面,200mm背部,侧面和顶部不清楚,我的意思是,防护一定程度上薄了,正面重装甲区也小了,但炮塔本身,炮圈也大了,需要防护的区域也就是多了,毕竟是406mmL/50,四联装啊。我窃以为本舰炮塔和主教炮塔在一个重量级。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xwd5 的帖子

您倒是说说这穹甲如何浪费吨位啦?步枪在40楼贴的图就很直观的告诉我们,其实穹甲只不过是浪费空间,却能在更小的吨位上达到更强的防护效果,反过来说,就是对装甲利用效率更高。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给的防御可不比主教缩水多少啊。另外你光计算火炮重量了。难道不不算火炮相关设备??至于说防护面积和防御。面条的防御不如南大。但是事实就是比南大的单座炮塔还重!!事实就是这样。你咋解释??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浪费空间??呵呵。发动机仓高度不够,必须要拉长主装甲代。这样算来。防护重量是增加的。另外。步枪还说了。如果你用穹甲能防住406。哪对手用装甲盒就可以防护17寸。这不是说明了防护效率上穹甲不好吗??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xwd5 的帖子

穹甲绝对不是浪费重量的典范,相反,德式穹甲在战列舰吨位足够大的情况下,是一种相当或是最具性能(不甚经济)的防护方式,可以带来极强或者是无力伦比的舷侧防护,使核心舱安全系数高于甚远高于任何装甲盒战舰,包括大和号。同时依托40%或更高的装甲比例,可以布置高厚度的上装甲甲板,从而拥有相当高度之水平防护力。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主,参考一下面条和美帝的炮,你会发现,380/50L炮塔和406/45L炮塔是一个级别的(前者防护弱于后者)。而现在楼主的是406/50L和380/45L比!!!您还觉的是一个级别的?!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教主可以围观下一我的炮塔造型,其正面是400毫米1.9米高带15度外倾的装甲,比主教的面积小多了。在炮塔首上是180的顶甲(我计划80表面硬化+100均制装甲构成复合防护),尾部的装甲是200毫米,侧甲是150。如此一来,炮塔虽然装了四联406,可是重量还是会降下来。至于座圈,我是把装甲砍薄了,以补偿重量。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xwd5 的帖子

装甲盒再厚,你也不能保证不会被击穿,一旦被击穿,里面就是轮机,锅炉,弹药库。

穹甲则不同,APC穿过主装甲带后,会丧失有利穿甲弹形,动能下降的影响,在遭遇穹甲时,还会受到不同倾角之装甲布置引起的弹体转正效应的削弱。如果是低角度弹,则极难突破穹甲,如果是高角度弹,则突破舷侧装甲带的难度也会随之提升。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主,我说的防御是整体防御!不是部分的。如果穹甲要加强水平防御的话,就要另加重量。综合来看还是装甲盒效率高。如果用穹甲加水平防御强化的话,重量是要超过装甲盒的。另外因为装甲带的拉长,所以重量超过装甲盒也是很正常的。

先一个个说,解决炮塔吧。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xwd5 的帖子

这个,四联装MK7感觉要达到接近大和三联装的程度...

不过楼主大幅度削弱了装甲,再缩减了炮塔正面的重装甲面积,算下来我感觉不会到2700(单炮塔)那个程度,应该还是和主教的一个级别。

但我真的不认为本舰主炮塔会轻于主教的,就好像yxwd兄所说,45倍380mm和50倍406mm,的确是差了2个级别了。要提高威力,无论是加大口径还是增长身管,都会导致重量的提升,虽然削弱了装甲,但也不应该会比主教轻。

谢谢。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主,你要看全面。主教也采用了穹甲结构,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穹甲。主教的炮基本可以保证侧线的安全。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yxwd5 发表于 2010-12-25 12:17
教主,我说的防御是整体防御!不是部分的。如果穹甲要加强水平防御的话,就要另加重量。综合来看还是装甲盒 ...

完全防护+穹甲,装甲重量肯定高过同级别装甲盒一个层次。就好像,德国战列舰,都是比同主炮口径他国战列舰重的。

但楼主这个就是穹甲,还极大幅度削弱了舷侧装甲,还不是完全的全面防护:第一,主炮塔后部没重装甲;第二,不可知上舷侧装甲、上装甲甲板、前后水线装甲、后水平装甲等的情况;第三,不可知内部是否有30mm装甲隔舱。我个人感觉本舰的装甲即便增加了防护区,也不应该会比主教重。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居然能说出主炮侧甲150MM的话!!这个我啥也不说了。另外你这个是新加的吧?SPS没法模拟吧?不过冲侧甲才150MM的防御。我就对这艘船彻底没欲望了。这个程度欧根的炮都能轻易搞定啊!!!!!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蒙教主 于 2010-12-25 12:30 编辑

回复 yxwd5 的帖子

go兄为了火力和核心舱的防护,放弃了很多东西。。。

不过相对顶部,背部,和正面,在炮战和对空作战的情况下,侧面被击中的几率的确要低于前三者。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xwd5 的帖子

这话不是步枪说的;P。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主,就算和主教一个重量好不好??(按楼主的说法,抛去炮塔防护后。防护比主教还轻2000吨--!)

少校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0-12-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76楼:这船你敢开不??侧甲150MM!!这东西比首相的舵隐患要大N倍啊。上战场不出事才鬼了。

上士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2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yxwd5 发表于 2010-12-25 12:22
教主,你要看全面。主教也采用了穹甲结构,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穹甲。主教的炮基本可以保证侧线的安全。 ...

嗯嗯,主教的穹甲厚度薄,倾角小,并不是德式穹甲,在舷侧防护上不如后者。但在舷侧防护上也已经足够了,超过了单层厚装甲。

但这样子布置,就不许要把动力舱压得很低,也就不需要过分拉长防护区。

只是主教穹甲之外,依然有高厚度的水平装甲(还不止一层),和主装甲带。我以为就算长度短了,装甲总重量也不会比本舰轻。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2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0-12-25 00:38
———

不同形态的水柱只反映了起爆深度不同。深水炸弹起爆深度通常在几十到数百米,爆点四周都是厚实 ...

阁下需要脑补的是百米水柱。自己回家点鞭炮玩去,这种——才会提出来的神经病观点只有神经病能解释清楚。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中将

十三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 发表于 2010-12-25 00:40
回复 L'Soleil 的帖子

好,横是您这意思是全架空。树杈烟囱貌似没有申请什么专利,何以不能用?鬼扯 ...

SPS是渣。
树杈烟囱的前提是上部空间不足,换来的是烟道大面积暴露。而且需要强排风装置和控制舱室。
你这船上用这设计不是搞笑么?说你无知有错?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0 03:32 , Processed in 0.0213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