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440
主题101
精华17
积分8656
金钱4314
贡献170
阅读权限200
注册时间2010-11-24
最后登录2017-4-6
在线时间890 小时

少校
 
|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6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胡子 于 2012-9-26 18:37 编辑
1935年,三豹子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会晤了法国高层政要与贝当、魏纲、马奇诺、甘末林等军界大佬。此时的法国国防基本已确立其东部强邻德国为本国最大的预期假想敌,法国也奉行边境防御策略,在马奇诺将军的推动下,沿法德边界修筑通长的永备工事体系,即马奇诺防线,此举与比利时在东部地区大力修筑由独立据点组成的要塞群有异曲同工之处。双方会谈中提到了比利时与荷兰的“弗兰德斯盟约”框架,法国对此表示出了兴趣,认为此类框架体系有利于形成一个稳固的地区防务联合体,提议本国先以观察国形式参与进来。次年即1936年,发生了德军两个摩步营挺进莱茵东岸非军事区的事件,英国对此事件持绥靖态度,法国方面虽然愤怒,但出于马奇诺防线尚未全线竣工,二来法国也不想在此事件中担当出头鸟的形象,因此也只能表面上保持绥靖态度,但私底下已经对小胡子总理统治下的德国今后的动向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鉴于此,德国在莱茵东岸驻军事件不久后,在法国的推动下,法、比、荷三国首脑,正式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基于比荷“弗兰德斯盟约”框架体系的新军事政治同盟条约,史称《爱丽舍宫备忘录》,亦称“三伙伴框架体系“,至此,西欧形成了以法国为核心,比利时荷兰为羽翼的军事同盟。
由于法国海军受地理客观因素所左右,海军舰队须分驻北海大西洋一线,以及南部地中海一线,此外在法属海外殖民地也需部署小规模的地方分舰队,特别是地中海防区还紧邻着一个与法国海军规模不相上下的意大利也被列入法国的预期假想敌,法国不得不将海军布防重点设在南线,因此北海至大西洋一线的海军兵力便显得捉襟见肘,而三伙伴框架下的另一个具有三百年海强传统的荷兰,其海军主力被部署在了相隔万里的远东,留守欧洲本土水域的舰队仅占荷兰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对此情况,法国方面表示一旦北海有事,本国地中海舰队主力可快速经直布罗陀海峡前出大西洋驰援北海,这一航路不在预期假想敌海上力量控制之下,因此法国人表示暂不加强北海地区舰队的规模,希望比利时与荷兰能尽力分担一些北海地区的海上防务,于是乎三豹子也不得不考虑起稍微壮大一下自己过于寒酸的海军。
受制于经费,三豹子明确表示比利时海军承担不起战列舰、巡洋舰这类大型舰艇的建造与维护,于本国短小的海岸线而言这类大型舰艇其实也无存在的价值。比利时除了欧洲本土的海岸线外,尚在非洲中部的比属刚果殖民地尚有一处重要的港口马塔迪,该港是座河港,位于刚果河下游,据刚果河在大西洋的出海口约150余公里,马塔迪港与比属刚果殖民地首府利奥波德维尔之间早在1908年就修筑了铁路,虽然利奥波德维尔也位于刚果河南岸,但刚果河作为非洲水量第一的大河,是从高原往低处倾泻,在利奥波德维尔与马塔迪港之间并不长的河段存在多个瀑布群,船只无法从马塔迪溯河而上到达比属刚果的心脏利奥波德维尔。但峰回路转,过了瀑布群到达利奥波德维尔后,刚果河中游河段则利于内河航运,通过刚果河的多条支流辐射比属刚果全境。再将话题拉到比利时人这边,最高统帅部认为比利时海军应该装备具有较大续航能力且吨位适中的舰艇,能够从容往返于比利时本土与比属刚果殖民地的门户马塔迪港之间,既担负起北海海区日常巡防任务,也能在战时用于保卫殖民地免遭敌方低强度的海上袭击。此外,根据“三伙伴”框架体系,一旦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有事,比利时海军也须尽军事协防的义务,荷兰海军同期在建的“德.鲁伊特尔”号轻巡洋舰就是本着中途不进行油料补给具备单程来往于荷兰本土与荷属东印度之间的宗旨而刻意加大本级舰的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12节/12000海里。比利时人因此对海军舰艇也提出了大续航力的要求,但比利时人显然不可能在荷兰订造一条"德.鲁伊特尔“级轻巡,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舰艇建造工艺更精湛的法国盟友。
法国也是世界上几个少有的殖民地大国之一,在北非、西非、中非、远东中南半岛、以及太平洋中部的塔希提岛等地都有殖民地。为了减轻长期担负战备执勤任务的主力舰艇将出勤率白白耗损在孤悬海外的殖民地防务上,法国人精心打造了一级专用于殖民地巡防的大续航力炮舰,即”布干维尔“级。该级舰标排1970吨,柴油机双轴动力,最大航速17节,续航力7600海里/14节,武备为三座单装法制138mm主炮及若干37mm高炮与13mm高射机枪,舰上可携带水雷50枚,并可搭载水上飞机一架。比利时人对该级舰的设计理念比较满意,认为完全符合本国海军的需求,于是比利时方面在法国瑟堡海军船厂订造了三艘”布干维尔“级大续航力炮舰,以比利时的城市命名,即”列日“、”根特“、”布鲁日“,因此三舰被比利时人称为”城市“级。1937年三舰陆续建成入役,加入比利时海军序列。
PS:三艘“城市”级舰战史
1940年德军悍然入侵西欧低地,三伙伴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初期抵抗,因荷兰威廉明娜女王率先服软,致电德方呈交降书,导致比军与法军方寸大乱,最终铸成败局,三豹子谢绝了其老丈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邀其赴瑞典避难的好意,无奈投降了德国,但三豹子的弟弟查尔斯亲王辗转来到比属刚果殖民地,收拢殖民地部队与海军残部,树立大旗表示要与德寇继续展开对抗!“城市”级三舰在本土陷落前已抵达马塔迪,逃过一劫。达喀尔事件时三舰因马塔迪并无柴油库存而前往达喀尔添加燃油,不幸赶上了这次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骤变,比海军表示保持中立,但不敢冒着双方激烈的炮火勉强出港,混战中英舰的一发152mm炮弹命中“根特”号,比海军三舰误以为英舰将他们也列入射击目标,因此纷纷开炮还击,此时正逢“决心”号战列舰遭法军“贝韦齐尔”号潜艇潜航接近鱼雷偷袭得手,“巴勒姆”号战列舰遭达喀尔岸防240mm炮多发射弹命中,且在“黎塞留”号战列舰第三次主炮齐射时对本舰形成了“跨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英舰队选择了撤退,比利时人的三艘“城市”级舰再次躲过战火。在荷属东印度另立中央的巴达维亚当局诚邀查尔斯亲王将三舰调往荷属东印度,与主力尚存的荷兰海军并肩作战,查尔斯亲王谢绝了荷兰人的邀请,始终将三舰留在马塔迪,添加燃油则选择前往葡属西南非洲殖民地罗安达港(今安哥拉首都)。1942年维希法国海军司令达尔朗上将率部投诚盟军后,英国海军与法国海军的敌对状态解除,比利时人也得以松了一口气,经美方斡旋,比利时人同意将三舰绕道好望角经苏伊士运河抵达亚历山大港,与英国地中海舰队并肩作战直到战争结束。达喀尔的法军240mm/L-45海岸炮
遭法军潜艇鱼雷攻击后的“决心”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