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5
主题2
精华2
积分315
金钱96
贡献20
阅读权限30
注册时间2010-9-25
最后登录2018-8-26
在线时间10 小时

一等兵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1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另類人 于 2011-12-14 01:23 编辑
由于军令部要求藤本喜久雄在新设计的7500吨巡洋舰上采用双联装炮塔代替古鹰级的单装炮塔,吉田千代吉在藤本对青叶级重巡洋舰进行细节设计时,设计出了C型炮塔,以适应古鹰级弹药库的特殊布置方式。同时,在1925年为妙高级设计了D型炮塔。
C型与D型炮塔十分相似,故在此合为一个小节介绍。
此两型炮塔在防护上比A型有较大提高,装甲材料为NVNC装甲钢,前、后、侧、顶四面均为25.4mm,底部则为19mm。相应的,重量也有较大提高:C型炮塔每座重157吨,D型炮塔每座重159吨。增加的重量除了装甲之外,还有新增的自动化设施代替人工搬运弹药,使实际射速比A型炮塔有较大提高。同时,C型与D型炮塔的主炮最大仰角增加到40度,从而使最大射程提高到26700米。弹药装填角改为固定角度+5度。部分炮塔装备了6m基线的合象式测距仪(青叶级的2、3号炮塔,妙高级的1、2、4号炮塔)以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D型炮塔顶部用薄钢板搭了一个10cm的空隙,在热带作战时,强烈日光照射下,空气从该空隙中流过,起到降低炮塔内部温度的作用,这种设计被以后各种巡洋舰主炮炮塔采用(见下图)。
C型与D型炮塔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弹药库上。C型炮塔的炮弹储藏室与发射药包储藏室处于同一层甲板,均在装甲储物甲板下。而D型炮塔的炮弹储藏室在装甲下层甲板之下,发射药包储藏室在储物甲板之下(见配图)。并且,D型炮塔的炮弹与发射药包均被单独分装储存在容器筒中,防止殉爆。
图,妙高级重巡洋舰使用的D型炮塔
妙高级足柄号,昭和四年(1929年)8月竣工時,炮塔特写
青叶级衣笠号,昭和二年(1927年)10月初頭,呉付近宇都宮商会撮影
改装:
华盛顿条约规定重巡洋舰主炮口径不得大于8英寸(203.2mm),而此时日本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为公制200mm(7.9英寸),为了在条约范围内尽量提高战斗力,日本开发了“50口径三年式2号20厘米炮”,实际口径203.2mm。虽然口径仅仅增加2mm,但换装了新式穿甲弹,炮弹重量由110千克增加为125.85千克,发射药重量也略为增加(32.63千克增加至33.80千克),威力大增。最大仰角仍为40度,但最大射程提高到28900米,理论射速降为4发/分钟。每座炮塔的重量增加到168吨。
在换装新炮的同时,弹药输送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以往日本采用的直送式扬弹机虽然有利于提高射速,但产生了“弹药库与炮塔顶端始终连通”的隐患。若炮室被击中或者发生事故,弹药库极有可能殉爆。因此,从高雄级使用的E型炮塔开始,药包输送扬弹机改为可以使储藏室更加快速关闭的吊篮式,C型与D型炮塔在主炮换装时也改装为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实际效果在1935年特别大演习中得到了验证。在室兰附近进行炮术训练时,妙高级足柄号的2号炮塔由于开炮后的发射药残渣回火而引起爆炸,死伤41人。但是,由于吊篮输送方式,弹药库没有殉爆,从而保住了整条船。
三年式2号20厘米炮(实际口径203.2mm)使用的91式穿甲弹(图中右侧者,左侧为金刚级战列舰使用的356mm口径91式穿甲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