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共和国史司神教海军坦克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3-8-25 10:44 编辑陆军造航母,海军造战车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华夏共和国陆军的历史渊源。
华夏共和国的陆军,是和别处不同的,他是从海军中独立出来建军的。是从北洋海军步兵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论派系渊源,属于孙刚嫡系——北洋海军系。
本战车的设计建造,充分贯彻了神教思想,史司理论。
辅助舰都是消耗品
——史司
小船扛大炮确保相互击毁才是硬道理,这是终结军备竞赛遏制吨位恶性上涨的王道
——史司
确保相互击毁是头等大事,其次不被瞬秒,所以火力第一,弹药防护第二,其他都得靠边站
——史司
因此首选一门威力巨大之主炮确保相互击毁是第一要务。主要竞争在76.2毫米70倍径炮和88毫米50倍径炮之间展开,76.2毫米70倍径炮初速极高,弹道平直瞄准简单射击准确,但最终考虑到生产性,高爆弹等因素,短身管强装药设计的88毫米50倍径炮最终胜出。因为钨资源丰富,高速钨心金币蛋我大华夏帝国当水喝。
战车装甲设计中运用了海军的免疫区思想,在500米距离外左右各30度范围免疫自身主炮的攻击。考虑到西伯利亚低地作战的需求,进行了寒区远程作战优化。体内体外油箱各有50%,分置8个防弹副油箱。
40型坦克
重量 30吨
乘员数 4人,司机(车左)、炮长(车右)、装填手(车左)、车长兼无线电操作员(车右)
柴油机最大出力500马力。
避震:克里斯蒂悬吊
机动:公路最大时速50公里每小时,越野40公里每小时
公路最大航程600公里,越野450公里
火力:88毫米50倍径坦克炮一门(标准备蛋:20发被帽穿甲弹,5发钨芯高速穿甲弹,5发破甲弹,20发高爆弹)
实心曳光被帽穿甲弹弹头重11公斤,初速810米每秒。
击穿125毫米装甲@30度法线角@500米
击穿120毫米装甲@30度法线角@1000米
击穿115毫米装甲@30度法线角@1500米
击穿105毫米装甲@30度法线角@2000米
7.9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
9毫米折叠冲锋枪3把
装甲:车体首上下60毫米/60度法线角,车体侧面60毫米/0度法线角,车体后部35毫米/0度法线角。炮塔正面105毫米/45度法线角,炮塔侧面铸造105毫米/0度法线角,小型铸造炮盾180毫米。
主要优点
1、避免传动系和引擎一体化的导致车辆乘员室靠前的问题,避免长出车身以外的长炮管让车辆在城市战和丛林战机动时的诸多限制.
2、整车重心分配合理,避免底盘前部负重轮过载导致的悬挂装置和负重轮快速损耗.
3、乘坐安全性高,逃命快
主要缺点:
1、动力系易被击伤丧失行动力
2、短身管强装药身管寿命短,炮口焰巨大
拳打苏毛T-34,脚踏米醋谢馒头,西伯利亚之虎
模样挺非主流,不知道44的坦克穿深是怎么算的…… 烽火·星辰 发表于 2013-8-22 02: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模样挺非主流,不知道44的坦克穿深是怎么算的……
http://www.wwiivehicles.com/usa/guns/90-mm.asp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8-22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wwiivehicles.com/usa/guns/90-mm.asp
早上网络连接断了……现在才修好,谢谢啦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8-22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http://www.wwiivehicles.com/usa/guns/90-mm.asp
44……敢问当年驸马写《崛起之华夏》时,有多少黑幕{:67:} 那个,动力前置? 不知道车长怎么指挥驾驶员和无线电员的------意念?别和我说车内对讲机,那玩意诞生很晚而且一点也不好使 {:11:}我在想可以考虑拿个34模型实体化一下 为什么用88MM?英制?德制?
另外88MM/50和75MM/60那个后坐力大?应该是88吧?
我个人严重怀疑30吨能不能使用88/50又能达到3性平衡。
根据德国人在开发黑豹的经验这样的炮要超过35吨才能达到平衡。就是后来CCCP的T34-85也是32吨。 要是按m3对照,这个88/50是不是威力大了点?90mm m3是差不多二战末期才出现的,口径更大,倍率更高。而历史上88/56用apcbc 500m才110mm。备弹50发似乎少了点,虎1有90多,潘兴也过70。
这个设计,武器和虎1相似,装甲稍薄,重量几乎比虎1少了一半。相比t34-85是全面强化,尤其是装甲,但重量还低,是如何做到的?
没有车长或装填手机枪的装甲车,面对步兵似乎很脆弱,例如费迪南。
被帽穿甲弹其实指风帽被帽穿甲弹吧,单纯的被帽穿甲弹到不了这个穿深。还有怎么会有破甲弹,滑动弹带么?
ottovon9 发表于 2013-12-4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用88MM?英制?德制?
另外88MM/50和75MM/60那个后坐力大?应该是88吧?
我个人严重怀疑30吨能不能使 ...
这个可以,请参见t34-85。 cxy1223 发表于 2013-12-5 1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可以,请参见t34-85。
把海陆空126打印出来了,看了关于4号突击炮的文章,
88L56的后坐力是75L70的85%
88L50是80%?
按比例粗略算一下45吨*0.8=36吨
如果优化一下装甲大约能得到30几吨的坦克--------如果工艺啥的可以的话,可以挑战34的历史地位。
当然这个是按德系考虑的,如果是毛系的话就简单多了。 新人观看! 这种坦克向后方开火会怎么样? 88L56的后坐力是75L70的85%
88L50是80%?
这样的数据没有意义啊,至少需要一个后座力和时间的关系曲线才能分析。而且二战时的膛口装置设计比较低效,其实有很大潜力可以挖。顶不济还可以加大后座距离。 炮塔比T-34还小,虽然华夏共和国的坦克兵身材矮小,估计还是会觉得挤。 史司搞的每样东西都从印度进口了一种东东用来涂抹~
PS: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想吵架的去找原作者诺德维恩去~ 可以引用你那三句名言吗? 这东西蛮眼熟的,A44? Sam10113 发表于 2014-2-25 14:58
这东西蛮眼熟的,A44?
我看像费迪南,30吨重我感觉困难,35-40左右较可能,最出彩的是装甲铆接设计{:04:}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