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8 23:59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8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直接看毛玻璃在低位摄影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
就是图像时反的需要习惯。
老天哪,我没想到还有人能帮我恢复青春记忆!我的在毛玻璃上还有一块可折叠的约10x15mm的放大镜片。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00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8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初中时开始完我父亲的爱克发Speedex,肉眼测距自选距离,因景深宽容度大,所以一般不需配重合式双光 ...
对,我用4X5大幅的时候也不用重合,虽然我那个林哈夫上带着个。
就直接用放大镜看毛玻璃,光线比较强的时候要蒙块黑布。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03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8 2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天哪,我没想到还有人能帮我恢复青春记忆!我的在毛玻璃上还有一块可折叠的约10x15mm的放大镜片。 ...
但中高位很不好用,只有倒过来举在头顶取景超过五棱镜。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10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8 2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天哪,我没想到还有人能帮我恢复青春记忆!我的在毛玻璃上还有一块可折叠的约10x15mm的放大镜片。 ...
{:40:}哈苏上也有折叠的放大镜。
能和前辈交流十分开心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10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8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机械快门1/250秒已经是机械上的极限了。
战后美能达发明了幕帘快门才大大提高了快门速度
但前帘同步时也 ...
我那台的1/1000幕帘快门也还是机械的。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12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8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初中时开始完我父亲的爱克发Speedex,肉眼测距自选距离,因景深宽容度大,所以一般不需配重合式双光 ...
着玩意是可以移轴的吧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12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8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机械快门1/250秒已经是机械上的极限了。
战后美能达发明了幕帘快门才大大提高了快门速度
但前帘同步时也 ...
“有个问题相位是测距为什么不被采用?”
这句话我看不懂——相位是测距。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17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那台的1/1000幕帘快门也还是机械的。
幕帘快门可以超过1/250是因为前后帘同时打开的缘故。
实际摄影时候是一块狭长的长方形曝光区域扫过整个焦平面。
单帘的话1/250就是极限了。
现在的相机虽然快门已经可以做到1/16000sec
但闪光同步就不能超过1/250了。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24
本帖最后由 saibaby 于 2012-10-29 00:25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问题相位是测距为什么不被采用?”
这句话我看不懂——相位是测距。 ...
对不起打错了
相位式测距。电子技术跟不上当时精度不够?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24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2-11-13 23:52 编辑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着玩意是可以移轴的吧
不能移轴, 也没有机背毛玻璃,比机械傻瓜好一些。快门B - 1/250, 有调焦及光圈,但没测距。
航空铝机壳,折叠式,真皮套,整体又轻又薄,120/12张,左思右想才敢按下快门。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27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能移轴, 也没有机背毛玻璃,比机械傻瓜好一些。快门B - 1/250, 有调焦及光圈,但没测距。 ...
那调焦就靠目测?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35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调焦就靠目测?
对,50年代中级品多半没有旁轴对焦,要到60年代日本才在中级品引进旁轴。我们倒是买了一个10cm基线的旁轴测距仪,插在热靴上,对好了焦,取读数再拨转相机的焦距环。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37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50年代中级品多半没有旁轴对焦,要到60年代日本才在中级品引进旁轴。我们倒是买了一个10cm基线的旁轴 ...
那精度肯定不高,要景深较大行。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41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不起打错了
相位式测距。电子技术跟不上当时精度不够?
60年代只有模拟式感光体与马达线圈电表,还没用上数字式的逻辑电路。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43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0年代只有模拟式感光体与马达线圈电表,还没用上数字式的逻辑电路。
这个我是问为什么军舰上不用。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46
70年代的傻瓜相机固定焦距,感光体联动一个磁铁,光度不够红针就出现在取景窗,提醒不要按快门,你看那时的人们多傻瓜。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49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是问为什么军舰上不用。
微米波雷达已经够用啦。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50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0年代的傻瓜相机固定焦距,感光体联动一个磁铁,光度不够红针就出现在取景窗,提醒不要按快门,你看那时的 ...
这个倒不是傻瓜才有的,我的尼康单反也有这个功能。
还会发出滴滴的警告音。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53
saibaby 发表于 2012-10-29 0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精度肯定不高,要景深较大行。
Agfa就是欧洲的科达,大众级。
mathewwu
发表于 2012-10-29 00:54
悃了,很高兴认识你,改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