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估倾斜装甲到底能省多少重量
方法如下:首先,基于本人反推的穿深近似计算公式,在不同距离上对某型炮的落角上加上相应角度,就是在该距离上该炮面对相应内倾角装甲的穿深。例如,俾斯麦的主炮在1800米距离上,落角13.8度,穿深430.8毫米;则在近似公式中将落角改为23.8度,计算得的穿深为384.1毫米,即是该炮在18000米距离上对内倾10度装甲的穿深。
接下来,在CAD中作图。先画两段高度固定(比如1000)的竖直线,其间距为某炮某距离上的穿深,再从一条竖直线的两端分别画二条该炮该距离下落线,这四条线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就代表在该炮该距离下,防护固定高度区域的垂直装甲板。
再接下来,仍然在上述两条炮弹下落线之间,画出二条内倾相应度数、间距为公式计算的该炮面对这一角度内倾装甲的穿深,这四条线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就代表在该炮该距离下、防护同样固定高度区域的内倾某度数装甲板。
最后将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比较,就可以估算出该内倾装甲,在该距离上面对该炮,达到同样的防护效果而节省的装甲重量。
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其实过程很简单,图形如下: 其它几个计算结果如下:
大体规律是这样的:
1.在常见的距离上,对于同样的防护面积,内倾10度装甲大约可节省5%的重量,内倾15度大约可节省9%的重量,内倾20度约可节省12-13%的重量。
2.落角越小,倾斜装甲所能节省的重量比例越小。所以炮的弹道越低伸、距离越近,可节省的比例就越小。
在架空时我们可以按照上述思路,简单评估自己(和他人)设计的防护能力。
各位对这种评估方法有何看法? 这个可以有,好贴啊~~~O(∩_∩)O!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5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体规律是这样的:
1.在常见的距离上,对于同样的防护面积,内倾10度装甲大约可节省5%的重量,内倾15度大 ...
完全正确。倾斜装甲追求的是同等效果而不是同等厚度,通过几何游戏来加大炮弹命中角,用更轻的重量来换取同等的防护。您估算的可节省重量的比例和古尔多在1918年提出的数据极为相近。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2-10-15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体规律是这样的:
1.在常见的距离上,对于同样的防护面积,内倾10度装甲大约可节省5%的重量,内倾15度大 ...
您好!请问前无畏时代的装甲倾斜角度一般是多少呢?比如英国的声望级二等战例舰,1897年服役的那艘?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5-7 21:13 编辑
啸~~~啸 发表于 2013-5-7 09: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好!请问前无畏时代的装甲倾斜角度一般是多少呢?比如英国的声望级二等战例舰,1897年服役的那艘? ...
本帖目的是给各架空设计者提供一个倾斜装甲效能的初步分析。
史实舰船的具体性能参数,请到主区的解惑版块发问。
另,我对前无畏缺少研究,回答不了你这个问题。 额 好像 装甲带高度和厚度算错了 但实际效果没算错 求教“炮弹命中倾斜装甲带不穿,向下弹入外伸TDS结构造成破坏”的情况。
毕竟如果主装倾斜了,要么只能采取内置装甲带,要么只能设计出向外凸出的TDS,不然船身横摇极度悲剧。而这两种设计都难以避免这个问题。 你这个图是外倾,像T34首上那种才是内倾。 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横摇的影响? 这个考不考虑表面硬化装甲和匀质装甲的区别呢 请问克虏伯前辈:
1多层厚度装甲怎么计算等效厚度(与单层大厚度如何比较),比如八八舰队设计案里一堆露天22~13mm,76(长门)~117(纪伊)mm,动力舱/弹药库水平51/38毫米的设计,如何与单层大厚度(比如纳尔逊的4.25+0.5吋动力舱,6.25吋弹药库)比较? 2.水平装甲如果垫着背板如何计算等效,比如美国的新锐战列舰水平装甲 3.如果有多层装甲甲板,是不是要考虑最上面一层脱被帽的算法,能剥被帽的装甲主要性能是不是硬度而不是硬化等性能,在各个时期能够脱各国主要被帽穿甲弹的甲板要做多厚?(给几个数值就可以) SHIROREIZUKU 发表于 2020-11-18 01:58
3.如果有多层装甲甲板,是不是要考虑最上面一层脱被帽的算法,能剥被帽的装甲主要性能是不是硬度而不是硬化 ...
那中间几层可不可以加以填充形成复合装甲,来加强防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