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式帆與西式綜合帆的風帆效率
http://i.imgur.com/SoVMc.png圖一是哥德堡號三桅船在迎風時的風帆升阻比(綜合性能最好是1.75)
http://i.imgur.com/Olufr.png
圖二是日本北前船(二桅)掛中式帆在迎風時的風帆升阻比(綜合性能最好是4.2)
如果以風帆推力公式來看
F=1/2 * 空氣密度 * 風速^2 * 風帆面積 * 升力係數
中式帆的風力推力效率可能好過西式綜合帆2倍??但為何在船速上,哥德堡號可以在10m/s的風速下
迎風時最慢有7節,順風時最快有10節的速度,但中式復原古船只能跑到7節,為何? 这似乎也和中国海船的船身设计有关,似乎不怎么利于速度航行,比较肥大很宽 貌似更多与船型、大小等方面有关?
而且,西式帆船的风帆总面积比中式大很多吧。 那長寬比低可能會有什麼好處? 你們覺得中國古帆船設計較低的長寬比與較寬的船寬,其用意為何? 西式帆船早先也是肥肥短短的啊。 帆船的长宽比,主要是材料、稳定性等造成的,至于长宽比减小 主要是出于减少航行阻力 提高航速的考虑,越宽意味着在水中的面积越大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4-28 12:58 编辑
中国古代帆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沙船,方头宽身平底吃水浅,多为单桅或双桅,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看到过,现在少见了,这种船型主要用于内河和沿海运输;另一种是福船,尖头窄身,V形船底,排水量较沙船大,多为三桅乃至四桅,用于远洋航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西方古代帆船船身最宽处在船身中心线中点靠前的地方,而中国古代帆船则在船身中心线中点靠后的位置。
福船
内河传统木船即是沙船,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国古船的代表,其实不然。沙船长宽比小是为了增加船身的稳定性,减小吃水和增大载货量。
我想风帆效率还跟风帆数量有关吧。
楼主的风帆效率表很有趣,但真的是用中国传统帆作的测试吗?
记得日本传统的安宅船跟沙船一样也是方头的,这样的船型肯定水中阻力大,如果换用福船或许结果又有不同。 lavivon兄,長寬比越高,理論上水體黏性阻力就越小.而B(船寬)/T(吃水)越高,理論上越穩,但如果BT比過大容易照成過大的搖擺,不利於船員的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