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0:51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9 10: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我没说必须是全部偶研制的,只要有奥地利人和捷克人参与的,就不能出现~
另外,克虏伯怎么了,奥匈 ...

那你就举证德国什么武器是奥地利人和捷克人参与研制的?而且他们的工作必须是不可替代的创造性工作,什么抄录员、计算员、绘图员的“参与”不能算。

Go229 发表于 2011-7-9 10:51

回复 巴掌 的帖子

法国的152高平炮可是早就有了。。。。。。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9 10:54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照这个推测,只要T-26比1号强,BT-7比II号强,T-34/76比III号,KV-1比短管IV号强,那么KV-85就比虎I强,T ...

你这个比的就不对,KV-85在苏联坦克部队中能有虎的地位吗,跟虎比的话,至少是KV-5,跟豹比的是T-44,跟虎王比的IS-3,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1:18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9 10: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比的就不对,KV-85在苏联坦克部队中能有虎的地位吗,跟虎比的话,至少是KV-5,跟豹比的是T-44,跟 ...

我是按照时间来比较的,豹甚至比T-34/85提前了大半年服役。

德国和希尔达维亚那档子事也别扯了,干脆开放一部分德国中端武器供希尔达维亚量产。虽然二战德国军工有一部分是奥地利和捷克的贡献,但毕竟德国原本土所占的比重是主要的。例如吞并奥地利前,德国本土就有130万台机床,而到了1941年,德国也不过拥有160万台机床,反推算奥地利和捷克的机床数量不会超过20万台,希尔达维亚全土机床数量估计为30万台左右。

即便希尔达维亚能生产和德国一样的武器,相同的军事投入程度下,希尔达维亚的武器产量也只为德国的25%而达不到60%。如果希尔达维亚军队数量达到德国的60%,那么重装备配比率就只有德国军队的42%。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7-9 11:18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自己都还没用上,苏希法就都先用上了,是不是太激进了点?按照提前3年的原则,150mm高平两用炮是不可 ...

反而不如干脆架空出来的子系统。这个需要加以限制
不是需要加以限制,而是应该完全限制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7-9 11:20

说真的,这次难得和巴掌就架空细节问题上站在一条阵线上{:64:}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9 11:24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是按照时间来比较的,豹甚至比T-34/85提前了大半年服役。

德国和希尔达维亚那档子事也别扯了,干脆开 ...

我为啥要跟德国一样的军事投入程度?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狂热型国家,对军事的投入只达到德国水平?你开玩笑呢?偶对军事的投入,至少是德国1940年之前的3倍多~不就25%,我认了,但是我投入是你的3倍,哪怕国家破产,这样我就达到你的75%了,行了吗?我就算国家破产,我也可以去入侵罗马尼亚解决问题~我可以把全国所有的机床都用来造坦克,造飞机,造大炮,造枪支,我去美国买冰箱、去法国买锅碗瓢盆日用品。世界上只有宗教国家(苏联也算是一种新时代政教合一国家)能达到这种程度的疯狂~
别跟偶拿机床说事,要是那样的话,好办,偶入侵瑞士,那世界第二大机床国去~然后不就完了吗~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7-9 11:31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自己都还没用上,苏希法就都先用上了,是不是太激进了点?按照提前3年的原则,150mm高平两用炮是不可 ...

偶说过要架空新式武器么?英国的问题偶不管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1:36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7-9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偶说过要架空新式武器么?英国的问题偶不管

你不是连沙林都要生产了吗?虽然这是由于苏、奥联合研制超B-29战略轰炸机导致,但我们写实派的架空者(如你、我、胡子)应该联合对朋克派的架空者进行限制,而不能跟随他们一起胡闹。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9 18:45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7-9 18:46 编辑

巴掌 发表于 2011-7-9 10:17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德国自己都还没用上,苏希法就都先用上了,是不是太激进了点?按照提前3年的原则,150mm高平两用炮是不可 ...

回复巴掌:该150毫米高平产权属于德苏,苏联自行生产装备。目前仅出现在苏联地平线级的自用型号上。即使参与军售,仅在汉萨同盟内流通。从未也不会出口或装备法、希。
该级舰仅船体与动力相同,各国的武器都是自行筹措的。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9 18:48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7-9 18:49 编辑

go229 发表于 2011-7-9 10:18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小胡子 的帖子

而这东西就是忽悠你老妹成功的结果。但是由于我只会手绘,你老妹又懒,所以一致决定把绘图的重任交给任劳任怨的炮神同志。在看到我们的计划、思路和草图之后,炮身一拍大腿 ...

“炮身一拍大腿”
===============
炮身就是身管,一根钢管,哪来的大腿……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9 18:57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7-9 23:07 编辑

啊还有关于苏德坦克的比较还是不敢苟同,重型坦克方面IS-3才是完美的……单挑的话KV明摆着不如6号,T-34/85也完全不是5号的对手,基本除了脸皮超厚管子超粗的IS系列,苏联坦克实战单挑同级别德国对手都是完败。不过那又怎么样,苏联表示:数量才是王道,我产量大工时少啊……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9 19:00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7-9 19:22 编辑

言归正传。该级舰各国型号武备均不相同。全部使用本国子系统。原帖子已修改。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9 20:19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1-7-9 20:29 编辑

好吧~偶做出妥协让步~同意采购苏德历史存在的武器~但是需要这些武器做出若干改进以适应希尔达维亚标准,如火炮口径等等。
现在决定采购德国III/IV号中型坦克(传说中的不三不四)生产许可证,采购VK3001P中型坦克许可证(将火炮由56倍88炮换成帝国制式60倍75MM炮)采购采购VK4501P并在其基础上研制新的重型坦克(关键数据不变,火炮改为60倍80炮)采购苏联KV-13中型坦克(装备帝国60倍80炮)以及帝国自己的T-25坦克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10 20:12

{:63:}解释下上面说的那个几个许可证的时间,当德国开工IV号坦克或者代替史实四号坦克的架空坦克的时候,帝国就开工III/IV型坦克,德国开工黑豹的时候,帝国就开工VK3001P型坦克,德国开工虎式坦克的时候,帝国就开工VK4501P型希尔达维亚改进型坦克,德国开工虎王坦克的时候,帝国就开工狮式(轻狮版,我不要那个重装甲狮,那个不是狮子,是大蜗牛,偶要求把火炮由105MM70倍换成100MM65倍,这是斯柯达兵工厂出品的加农炮的尺寸)KV-13属于个人爱好,拿来当步兵坦克不错~要求装备120MM短加农榴弹炮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10 21:12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7-10 21:12 编辑

苏联表示本时空将主要生产T-34/57作为第一批次主力,全面汰换T-26及BT系列。同时生产以T-34为底盘的122毫米加农榴弹炮扔HE支援。T-28发动机前置,主炮换为76.2毫米30.5倍口径的L-11,备弹以HE为主AP为辅,作为重步兵战车。KV-13可以完全授权希军生产,全面技术转让——也就是说你想换什么炮都行,哪怕是斯柯达的。不过你为毛用来当步兵坦克呢……这个车又不慢……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7-10 21:26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10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联表示本时空将主要生产T-34/57作为第一批次主力,全面汰换T-26及BT系列。同时生产以T-34为底盘的122毫米 ...

波兰30年代研发20TP中型坦克作为快速突击力量,弹簧平衡悬挂,装一门施耐德75mm快炮
计划组建快速军,辖两个装甲旅,两个龙骑兵旅,两个半机械化半摩托化旅,一个军属310mm重炮营(4门公路机动310mm炮)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10 21:42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10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联表示本时空将主要生产T-34/57作为第一批次主力,全面汰换T-26及BT系列。同时生产以T-34为底盘的122毫米 ...

加大车身,安个步兵舱~成为真正的携带步兵冲锋的步兵坦克~

Go229 发表于 2011-7-10 22:15

回复 风之旋律 的帖子

米法将于1935年联合研制成功“印度豹”通用坦克,不装附加装甲战斗全重26.5吨,发动机前置,动力450马力,公路行程450公里(参见BT-7的机动性能数据),装备施耐德75毫米L60炮,备弹40发,车体为铸造+焊接结构,成员6人:车长兼无线电手,炮长,装填手,驾驶员,自动步枪手,掷弹手(后两者为下车步兵)。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1-7-11 08:02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1-7-11 08:17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10 21:12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苏联表示本时空将主要生产T-34/57作为第一批次主力,全面汰换T-26及BT系列。同时生产以T-34为底盘的122毫米 ...

提个建议,T-34直接采用T-34-85的炮塔,不要弄T-34的小炮塔了~还是搞3人炮塔吧。历史经验证明,T-34的4人车组和2人炮塔都问题大大的,由于没装弹手,所以炮手要干简直,直接影响射速和持续射击能力,建议换成3人炮塔,变成5人车组。

PS:你用57炮?呕卖高德~就57炮那个炮管寿命,打一场仗就得换一次炮管,演习一次就要换次炮管。甚至训练一次就要换此炮管,记得有个说法,57炮打50发以上,膛线基本上就被磨秃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地平线计划轻巡洋舰